当一首《常回家看看》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,很多老人说:我希望孩子们别只是回家看看。
是的,每逢节将日,当昔日摆脱了土地的人们衣锦还乡的时候,有谁曾注意到父母那苍老的容颜?有谁曾注意到父母那佝偻的脊背?有谁曾看见儿女呼啸过后,父母日日吃那剩饭剩菜的情景?有谁曾注意过父母的饮食?太多的儿女艰信”“常回家看看,父母不需要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……只需帮妈妈洗洗筷子,为爸爸锤锤肩”。即使都市父母也在儿女“不厌其烦”的“饕餮大餐”中忍受着腰酸背痛的折磨,更何况那终身忙碌于土地的农民父母?记得曾看过一篇散文《松套》:主人公刘福的三个女儿都在上大学,而且都积极上进,然而,这一切带给他的不过是日益衰老的身躯和日益沉重的农活而已。读了之后,令人心酸不已。
是的,每个人都爱自己的父母,但关键是,当我们功成名就之后,该怎样去爱——是以自己的华丽去包裹父母的寒酸,还是以真切的帮助来解除父母的劳累?
在中国人的字典里,父母永远是苦难和坚忍的代名词。诗歌里的父亲永远是刚毅沉默的山,母亲永远是宽大博爱的海,在海和山的包容里,在刚毅和夸大的迷惑下,太多的儿女忘记了,其实父母也是一个普通人,他们也需要休息,需要关爱,也需要帮助,也需要娱乐,他们也会憔悴,也会衰老,也会有病痛,也会无法忍受命运的挫折——只因对儿女的爱,他们才会忍受了一切的痛苦,无言的负担起命运的沉重。
我想说:当你再次“衣锦还乡”时,请给父母一点真实的帮助,请帮父母挑起一份生活的重担,别以为,母亲常年的劳作真的可以因为孩子的“洗洗筷子,刷刷碗”就可以解除;别以为,父亲沉沉的生活重担可以因为孩子“揉揉肩”就能缓解。生活是残酷的真实,面对真实,我们浮光坊掠影的真情毫无用武之地。别只是“回家看看”,别只是“回家吃吃”,我们所做的应该是“回家干干”!
心静下来,眼前浮现出一个身影,于是我跟着他走进了那个熟悉的地方,哪个曾经陪伴我成长的家,墙上的美丽颜色已经褪去,厨房里的桌椅也显得苍老、衰败……这个地方曾经有着我的足迹,我仿佛回到了童年,我看到父亲亲自送我上学的情景,看到放学回家后,母亲将好吃的摆在我的眼前……
守望亲情,就是常回家看看。